這是我聽到雜貨店的老闆訴說的故事,加上事後的網路資料所整理的文章
7/9
昨天一位登山客說:"大禹嶺啊,你看到那幾家商店了吧,這就是中橫的西門町!!"
然而看到大禹嶺如此的荒涼,又想起之前在新聞上看到的中橫故事
於是我問老闆 "老闆,中橫斷了生意應該不好吧?"
累積已久的抱怨,在今天爆發了出來
中橫,最初開鑿是因為戰爭需求,在美援的幫助之下以及退伍老兵的力量,用斧頭和炸藥一段一段的開鑿出來
根據老闆的說法,中橫有很多有人居住地方,除了當地的原住民以外,最多的就是當年退役的老兵,因為蔣經國允許,所以就找一塊地安置,並住了下來
住在中橫的人民,就是以觀光、種植水果和高麗菜維生
921大地震之後,谷關到德基這一段路被震垮了,花了好幾億元修復,在七月一日正式通車,然而在七月二日又因為颱風,垮了
此後,政府就說"中橫確定不蓋了",此舉動讓梨山的居民陷入困難,因為要下山的話,不是走中橫霧社支線,就是要走中橫宜蘭支線,再要不然就要到花蓮
在近幾年來,環保意識抬頭,為了水土保持,林務局開始要求住在大禹嶺以及梨山的人民不能再種高麗菜或果樹
然而這樣做嚴重影響大禹嶺以及梨山當地居民的生計,因為路斷了,而且經濟來源也沒了
(大禹嶺種植的高麗菜)
我在下滑時也有遇到很多當地的居民,問了他們有關中橫是否該通車一事
令我吃驚的事,幾乎所有人的反應,包含之前的雜貨店老闆,都不贊成通車,因為通車之後馬上又會段,除非用其他的方法重建,讓地基更穩固
中橫,通了,斷了,似乎對我們平地的人影響不大,反正就少去一個地方
但是,對那一些山上的人民呢?
似乎,拼經濟跟環保這兩件事不能再一起,但是不是有方法可以讓這兩者達到平衡?
這就是未來身為工程師的我要做的事情,讓人類的生活更好,讓世界更美好
但是在有新的工法出現之前,中橫該不該通?
我只知道,我不是專家,也不是當地民眾,所做的評論或判斷都不是最好的
可是,我還是想把這一篇文章發表出去,我想要讓台灣的人民知道,還有一個地方叫中橫,斷了很久,只有在選舉的時候才會被炒作
我想讓台灣的人民知道,有一個地方叫中橫,通不通車好像不是重點,重點是如何在經濟和生態之間取得一定的平衡
我想讓台灣的人民知道,有一個地方叫中橫,希望大家可以多關心這一塊地,不要忽略這裡人民的聲音
我想讓台灣的政府知道,有一個地方叫中橫,上面的人生活的很辛苦
"如果我會電腦,我會想把我的話表達出去,讓大家知道我們這裡的生活"
突然覺得,知識就是力量,似乎我應該用這一個力量去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,而不是用這一個力量只想要讓自己的生活更好,而不顧及其他人
中橫,好漂亮喔
希望中橫的環境還是可以保存;希望中橫的空氣還是可以寧靜和乾淨;希望住在上面的人民可以跟大自然和平共處,得到最大的利益
希望以後的遊客或是我的子孫也可以欣賞到他的美